舜耕山人(关于舜耕山的诗句)

舜耕山人(关于舜耕山的诗句)插图

舜耕

舜耕山,旧版《辞海》:“在淮南市。”新版《辞海》:“安徽省淮南市境内,低丘,富煤藏。”这是有关舜耕山的唯一解释。在权威工具书中,舜耕山仅有一座,这就是淮南的舜耕山。舜耕山之名来源于大舜皇帝。无论是历史文献的记述还是淮南地区的民间传说,都印证了一个史实:当年舜帝南巡,在此教导淮南先民从事农耕,并因此留下舜耕山的名字。

舜耕山上有“舜耕亭”,六柱擎空,飞檐翘角,琉璃瓦顶,藻井彩绘。彩绘陈述的是,史前时期,大舜皇帝南巡,在这里教人农耕、敦睦邻里的故事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舜皇帝南巡过程中深入民间,与淮上父老荷锄交谈、其乐融融的场景,诠释了大舜皇帝的平民本色。

舜耕山人(关于舜耕山的诗句)插图1

遥想当年,远古时期的淮河流域,一条平缓的大河从这里静静地流过,茂密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,飞鹰盘旋于天际,鸣禽翔集于林间。物竞天择,无数生灵在大自然的怀抱和谐共生。河畔,水草丰茂,蒹葭萋萋;河岸,冈阜相连,杂花生树。那些精壮的汉子,渔于斯,猎于斯;成群的妇孺,穿行于冈阜之间,采集野果。聚落中,茅舍相连,年长者看守着不灭的炊烟,也守护着他们平静的生活。此时,一行人舍舟登岸,南巡中的大舜皇帝不顾舟车劳顿,来到人群中间,人们聚拢在大舜皇帝的身边,聆听教诲。大舜皇帝把农耕文明的火种在这里点燃,教导淮上先民从事农业耕作,改善生活。大舜皇帝亲身示范,一招一式,十分投入。人们拥戴大舜皇帝,簇拥着他登上山巅,以神圣的礼仪表达对大舜的崇拜。人们记住了大舜皇帝,也把大舜的名字与这里的山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

大舜皇帝出身寒微,饱受磨难。《史记•五帝本纪》有大舜皇帝的世系记载,他虽然是黄帝苗裔却没有显贵的身世,其远祖穷禅身为黎庶,其父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庶人,甚至连名字也没留下,史称“鼙叟”。或许真的是视力不济,或许是行为乖张如同睁眼瞎,所以有了“瞽叟”的“雅号”。大舜幼时丧母,成长的过程充满辛酸。他的父亲瞽叟甚至骄纵继妻幼子,屡屡加害大舜,既谋财又害命。一次,大舜正在修补漏雨的房顶,昏庸的瞽叟竟然在下面放起火来,企图烧死大舜,大舜凭借两顶斗笠飘落而下,躲过一劫。另一次,大舜正在掏井的时候,瞽叟与小儿子象居然一起向井内填土,企图将他活埋于井下。幸亏大舜预先掘出一条侧井,从而得以逃生。瞽叟与象以为大舜必死无疑,甚至把大舜的妻室财产已经预作分配。一次又一次,大舜依靠自己过人的机智和能力规避危险,脱离困厄,保持不变的孝行。孟子说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(增)益其所不能。”这样的感慨在大舜皇帝的身上体现的十分充分,是大舜皇帝成长过程的写照。

身处逆境而胸怀大志,艰难困苦而意志弥坚。大舜的人格魅力是通过他的行为获得的,人们对大舜的拥戴发自内心。

史记•五帝本纪》载:

“舜耕历山,历山之人皆让畔;渔雷泽,雷泽之人皆让居;陶河滨,河滨器皆不苦窳。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。”

关于大舜的故事,《竹书纪年》也有相关的记述,表明大舜皇帝故事早在汉代司马迁编著《史记》之前便广为流传。令人称道的是,无论是《史记》还是《竹书纪年》对大舜事迹的记述都很平实,远不似后世帝王诞生或是遭遇苦厄时那些荒诞不经的描述。大舜皇帝是道德的楷模。在他当政之前,孝老爱亲,有口皆碑,并且得到尧帝的认可。传说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嫁给大舜,既照顾大舜的饮食起居,同时也是对大舜皇帝的贴近考察。自然,大舜皇帝以自己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尧帝的青睐。大舜皇帝是智慧的化身。他不仅教人从事农业生产,而且开创和完善了最早的社会分工。大舜皇帝是有魄力的领导者。尧帝老年之时,禅位于大舜,他进退有据,处事有方。

《竹书纪年》对此有一篇充满浪漫色彩的记述:

竹书纪年

大舜接受禅让后,宵衣旰食,革故鼎新。经过一番努力,实现了政通人和,天下晏然的大好局面。大舜与群臣相和而歌。大舜唱道:“卿云烂兮,糺缦缦兮。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!”群臣齐和:“明明上天,灿然星陈。日月光华 ,弘于一人。”这是一场盛大的嘉年华会,大舜皇帝不是高高在上地接受朝贺,面听谀词,而是击节高歌,与民同乐。多么富有感染力的画面,留给人们的是一种温暖。

大舜即位之后,确立了天子巡狩天下的制度。巡狩,并非如今字面意思的巡视和狩猎,不能把它跟清代皇帝木兰秋狝同日而语,而是恩威并施的一种治理方式。巡狩,首先是察民情,听民意。大舜所到之处,人们会很自觉地聚拢在他的周围,这也是大舜皇帝传播道德理念、传授农耕技术、倾听民众诉求的最好机会。大舜皇帝是勤勉的,他的行踪遍及黄淮江汉,远达三湘和太湖流域。所到之处,皆受拥戴,可见道德力量的强大。巡狩,也是王权的宣示。大舜所到之处,惩恶扬善,对于治理不力的地方官吏予以申斥、罢免,对于治理有方者予以褒扬。大舜皇帝举贤任能,惩戒不力,建立秩序。特别是流放共工、獾兜、三苗,对治水不力的鲧严加惩治,任用皋陶等杰出人才建功立业。他所开创的巡狩制度为后世所继承,成为帝王有效行使管辖权的举措。

大舜皇帝勤于政务,从不懈怠。他巡狩各地,令行禁止。正因为他的足迹遍及神州各地,各地便有了不同的传说。

山东济南因有历山之名,一直认为是大舜活动的中心,因此鲁地向来把大舜作为自己的文化始祖之一而加以纪念。山西运城有舜帝陵,农耕文明时代的后稷在此有诸多传说,晋地也把舜作为自己的文化始祖之一。越地人民一向把自己视作大舜的后裔,传说大舜禅位于大禹之后,其后人便远避越地的水乡泽国,并在此生息繁衍,因而越地关于大舜的纪念活动一直比较多。

而大舜皇帝在湖南所留下的传说最为悲情:帝舜最后一次南巡中,终老于苍梧,葬于九嶷山。毛泽东主席有一首大气磅礴的诗言及这个历史典故:“九嶷山上白云飞,帝子乘风下翠微。斑竹一枝千滴泪,红霞万朵百重衣。”勤政不怠的大舜皇帝终老于巡狩的途中。噩耗传来,娥皇、女英二妃十分悲恸,相拥痛哭而逝。她们的眼泪洇染了漫山的翠竹,留下斑斑泪痕。斑竹,寄托了人们对大舜以及娥皇、女英的深切纪念。

作为一代明主,大舜的教化精神一直为人们所景仰,淮南地区也不例外。大舜皇帝与淮南地区的缘分似乎更为特别。鲧,本是大舜皇帝的治水官,由于治水不力,大舜皇帝毫不犹豫地加以惩治,随即又委任他的儿子禹继续从事治水事业。因为禹的政绩突出,大舜果断地禅位于大禹。这个大禹,在淮河流域娶了涂山氏的女儿,涂山氏女诞下儿子启。启,算得上是淮河的儿子,那么大禹便是淮河的女婿。由此也把大舜皇帝与淮河流域的关系拉得更近。当年,风尘仆仆的大舜皇帝,于巡狩的途中来到舜耕山顶,接受拥戴者的礼敬,并亲自操起农具教导人们从事农业生产。之后,大舜皇帝把他用过的锸奋力掷出,舜耕山郁然成林,山下便有了取之不尽的宝藏——煤炭。

后世常把唐尧虞舜并提,在淮南的地名中也得到印证。舜耕山之名,见诸《寿州志》《凤台县志》,舜耕山一直是寿州人(淮南、寿县、凤台以及长丰部分地区)的称谓,而怀远则称其为虞耕山,民国年间在此设立过虞耕山乡。唐尧虞舜的提法屡屡见诸典籍,虞、舜均指向大舜皇帝。同一座山,寿州、怀远有称谓不同而含义相同的地名,从中即可得知其原始的含义。这个含义就是:舜耕山之名是因为大舜皇帝的莅临。

舜耕山,因大舜皇帝而得名,这是淮南人民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财富。随着山南的开发,舜耕山已经成为城中之山,它不仅是城市的绿肺,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休闲公园。人们徜徉在幽幽小径,陶醉于大自然的赐予之时,是否意识到正是大舜皇帝的开发才有了舜耕之名,是否为大舜皇帝的莅临而感到由衷地自豪?可以说,舜耕山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,是城市的骄傲,大舜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。历史文化的资源价值在于可以凭借它们去追本溯源,找到文化定位,树立文化形象,继承文化品格。

舜耕山人(关于舜耕山的诗句)插图2

大舜皇帝,

他的道德精神、人格力量

值得我们发扬光大,

大舜皇帝教人稼穑的故事

闪耀着人性的光辉,

值得我们广泛宣传,

世代相继。

作者:姚尚书

Avatar photo

@糖Suger

脚踏善良,拥有远方,说走就走,灿烂自由~~

相关文章